沙土海風地下水育出蘿卜別樣甜  沙土蘿卜水分很多,清甜可口。 □早報記者 張素萍 大廈沙土蘿卜憑什么登上《舌尖2》?記者走訪獲悉,有“風來內蒙古,夏來火焰山”之稱的大廈村,當地土壤屬于沙質地,俗稱“漏沙土”,不利于種植番薯、小麥等農作物,而在沙土、海風和地下水的“多重滋養”下,培育出的蘿卜沒有纖維感,含水量高,鮮嫩可口。 大廈村村主任程新安說,大廈村種植蘿卜的歷史至少可追溯至新中國成立前,由于村里的田地以沙質為主,非常適合蘿卜等根菜類蔬菜的栽培。 目前大廈村土地共1000多畝,700多畝種的是白蘿卜,每畝產量達5000多公斤,大多以銷售為主,是村里的主要收入來源。 近年來,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蘿卜成為大廈村的主要栽培品種,該地引進的蘿卜品種個長且十分均勻,表面光滑白凈,根系規則,品相很好。 “沙土的水分充足,土地比較松,種出來的蔬菜更鮮嫩。”程新安說,大廈村的沙土蘿卜入口潤嫩,沒有纖維感,含水量高。種植蘿卜需要水,而大廈村的沙土水源充足,種出來的蘿卜自然甘甜爽脆。 在當地種了十多年蘿卜的漳浦老菜農林文元告訴記者,大廈村種出好蘿卜有幾大原因——沙土、海風、地下水。據石獅農村工作辦公室楊主任介紹,蘿卜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但以富含腐殖質、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松透氣的沙質土壤為佳,石獅祥芝、蚶江多是此類沙質土壤。大廈村靠海,混合咸氣的海風吹進沙土地,對蘿卜生長也有幫助。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要醫生開藥方”,可見蘿卜的養生功效不一般。營養師指出,蘿卜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C,對增強食欲、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有很好的功效。此外,蘿卜還含有大量維生素C,尤其是蘿卜皮中的維生素C含量是蘿卜心的兩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