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禾恒蔬菜批發市場檢測中心,一名食品安全檢測監督員正在監督市場檢測員將檢測結果抄在記錄表上,并簽字確認。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 東南網9月17日訊(本網記者 傅心玫 陳培源)當城市大部分地區的喧囂在夜幕中按上暫停鍵,位于晉江市的蔬菜、水果、水產品三個批發市場剛迎來一波交易的熱潮。在流動的人群中,有幾個身著制服的身影尤為顯目,他們是泉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食品安全檢測監督員。無數個日夜里,他們堅守在市場的各個關口,守護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95后”檢測監督員為食品安全把關 夜幕降臨,晉江市禾恒蔬菜批發市場內熱鬧非凡,一個個攤位前,商戶正在搬貨卸貨,不時有客戶上門采購,交易聲此起彼伏。在該市場的檢測中心,一件件蔬菜樣品擺放在檢測臺上,廖小青正與兩名檢測員一起對樣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稱樣,加入緩沖液,提取樣液,隨后進行樣液測定,一系列流程廖小青做起來得心應手,眼前在工作上沉著冷靜的她,其實還是一名“95后”。 2017年11月,為了強化食用農產品入市檢測,嚴把入市質量關口,泉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原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向17個試點市場派駐食品安全檢測監督員實行駐場監督,廖小青就是其中一員,職責主要包括:指導督促市場開辦者落實檢測制度;協助監管部門督促市場開辦者、經營者履行主體責任,落實進貨查驗制度;做好市場與監管部門信息聯絡、工作傳達與溝通,違法情況報告等工作。 因為批發市場經營時間長,且往往在晚上迎來交易高峰期,并常有凌晨便開市交易的情況,為了嚴格落實工作職責,監督員的工作時間也針對不同市場特點,分別覆蓋了凌晨到夜晚的多個時段。對不少人來說,在晨光破曉前起床,抑或在暮色四合后歸家,已是常事。 作為閩南地區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禾恒蔬菜批發市場每日進場交易的蔬菜數量在1800-2000噸左右,巨大的交易量背后,食品安全的把關尤為重要。廖小青是禾恒蔬菜批發市場唯一一名食品安全檢測監督員,主要負責監督檢測員進行農藥殘留項目檢測,據她介紹,每天僅蔬菜農殘檢測這一項目,就需要檢測超200批樣品。“檢測員一次可檢測16個批次,每個批次檢測時間為半小時,檢測工作從白天開始,等全部樣品檢測完,天也都黑了。”在檢測批次較多時,廖小青也需要加入到抽樣與檢測工作中,發現超標樣品時,她還要督促市場與商戶銷毀相關產品,并進行每日檢測情況登記,各項工作結束后,往往已經進入了深夜。 “一開始也會不適應,有些朋友下班后相約聚會時,我常常還在工作。”為了方便上下班,廖小青選擇在批發市場附近與同事合住,開啟兩點一線的生活。同為90后,不少朋友將這份工作視為挑戰,而廖小青甘之如飴,對她來說,堅守在食品入市的第一關口,檢測監督的責任重大,“一旦發現并銷毀一批不合格產品,就意味著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少了一個隱患;而對于商家來說,也能及時止損免于后患,這樣我們再辛苦也值得。” 
處理好的蔬菜樣本需要在緩沖液里靜置10分鐘后,加入顯色劑再放進儀器檢測農殘。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工作責任就是最大的動力 夜晚12點,記者來到晉江新華洲水產品批發市場,這里燈火通明,運送水產品的貨車在商鋪間來來往往,盡管已是深夜,一波交易高峰剛剛開始。一片喧鬧中,該市場檢測監督員巫小書正式開始自己一天的工作。在一戶商鋪前,他認真指導采購者掃描商戶的主體碼,進入商品掃碼溯源頁面,獲取產品產地、合格文書等食品安全信息。從夜晚12點到凌晨6點,巫小書需要對市場內產品的檢測工作進行監督,同步上傳檢測數據至泉州市局檢測平臺,此外,他還要不定時對產品檢驗卡與檢測項目進行核實。做起這份跨越黑夜的工作,“90后”的巫小書毫無怨言,他告訴記者:“工作責任就是最大的動力,夜晚帶給人的疲憊我可以用自己的熱情消除。” 除了督促市場開辦者落實檢測制度,巫小書也常常親自參與檢測。他熟練地用試管采取水樣,并滴入試劑進行檢測,如此循環往復,直至天光乍亮。巫小書坦言,監督員的工作并非一開始就很順利,“包括快檢在內的很多工作需要市場工作人員的協助,在他們的配合協助下,我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得到商戶的理解。”駐點一年多來,如今市場的商戶見到巫小書也有了熟悉感,見到正在進行快檢的他,一位商戶小聲地告訴記者:“這些工作人員這么年輕,他們大晚上工作也不容易,該配合的我們一定要配合。” 當巫小書結束工作踏著晨光回家,泉州市區東菜市場的食品安全檢測監督員陳連升正投入工作,為了配合東菜市場的開市時間,陳連升需要在清晨五六點就起床。“夏季天亮得早,比較好辦,如果是冬天,常常都是帶著困意頂著寒意起床,走在路上天色還是暗的,見不到什么人。”剛開始工作時,陳連升花了三個月左右適應早起的作息,同時熟悉自己的工作內容,“因為覺得責任重大,困難越多就越想克服。一開始我連攤戶號都記不清楚,快檢前要花很多時間尋找抽檢到的攤戶,后來通過多和攤戶溝通,自己不斷熟悉,這個工作開展起來也就很順利了。” 
食品安全檢測監督員正在檢查商家的“一品一碼”系統產品信息上傳情況。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全面推行食品安全“一品一碼”可追溯體系 2018年,泉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研發了“泉州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臺(食用農產品追溯系統)”,推行食品安全“一品一碼”信息追溯體系,該系統利用智能手機、微信掃描、虛擬貨架等手段,對食品進行追溯管理。進入泉州的食品必須要賦碼方可進入市場,經營者將交易商品各類信息上傳登記后,消費者只需要掃描商戶的主體碼,就可以查看產品來源地、合格情況等食品安全信息。該系統目前在全市各大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超等廣泛推廣使用,包括廖小青、巫小書在內的全體食品安全檢測監督員也參與到推廣與商戶引導工作中。 “一開始商戶都覺得不大理解,有的人還會不耐煩地叫我走開,說自己忙著做生意沒空操作。”晉江市禾富水果批發市場是“一品一碼”首批推行的市場,該市場檢測監督員鄭燕華在推廣這項工作時,遇到了不少阻力,不少商家均不愿配合。對此,鄭燕華只能不斷引導勸說,與市場管理人員共同對100多戶商家進行指導,爭取經營者的理解,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如今晉江市禾富水果批發市場已實現了“一品一碼”商戶全覆蓋。 泉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監管科科長鄭建龍告訴記者,目前泉州市在食品安全質量把控方面,建立了三道檢測清查過濾關,“第一道自檢過濾關,是在全市推行入市檢測制度,共派出38名監管人員下沉到批發市場和大型農貿市場進行駐點,有效地督促市場開辦者進行快速檢測,這些監管力量隨著不同市場的開市時間開展工作,實現了全天候的質量安全管控;第二道風險監測篩查過濾關,是委托第三方公司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價,排查泉州市面上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第三個關口是不合格食品清查關,根據前兩個檢測關產生的不合格信息開展有針對性的監督抽檢,全面清查不合格食品,嚴厲查處經營不合格食品行為。” 身負食品“把關人”這一責任,為老百姓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就是這些食安“守夜人”努力的價值所在。據了解,入市檢測監督制度實施以來,泉州市各市場開展快速檢測43.1萬批次,不合格58批次,下架銷毀1773.95公斤,食品入市質量得到了進一步保障。 
在禾富水果批發市場,食品安全檢測監督員鄭燕華向記者展示某商家“一品一碼”系統上的水果信息。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兩名食品安全檢測監督員在禾富水果批發市場隨機抽取檢測樣品。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食品安全檢測監督員巫小書正在新華洲水產品批發市場進行工業堿項目檢測。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 禾恒蔬菜批發市場內,一名檢測員正在對抽取回來的蔬菜樣品進行處理,準備檢測。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零點時分,新華洲水產品批發市場迎來了一波交易高峰。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禾富水果批發市場一角。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