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走前頭” 共促小區美麗蛻變 發揮好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是美仙山花苑(一期)實現共建共治的主要特色,也是引領小區創新管理、實現美麗蛻變的關鍵所在。美山黨支部現有在冊黨員25名,其中在職黨員3名、離退休黨員5名,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在商討對小區實行封閉管理的問題上出現過“兩種聲音”——贊成的業主拍手叫好,不理解的業主怨聲載道。在方案遲遲未決之際,老黨員萬忠貞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柔和地化解了分歧。“封閉管理,確實會帶來一定麻煩,但只有這樣才能進行規范化管理,更有利于保護小區業主人身和財產安全。”秉持著這樣的理念,他利用茶余飯后的休息時間,走家串戶,勸說業主接受小區封閉式管理。實行封閉管理之初,老萬經常在小區主要出入口一站就是大半天,“就是擔心個別業主不滿,跟保安、物業人員發生沖突”。最后,在他“盡職盡責”的堅持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區最終順利實現由開放式管理轉為封閉式管理。 小區管理的另一個難題就是電動車,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現漏電、自燃等安全問題。以往,樓層低的住戶往一樓放充電線來給車子充電,樓層高的住戶干脆把電動車推到家里充完電再推下來,給整棟樓房、電梯都帶來嚴重安全隱患。為此,“紅色業委會”再次發力,積極爭取廣大業主支持,在每一幢樓旁設立1—2個充電樁,比公安部發布《關于規范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范的通告》提早了4年。“你看,現在大家用得多習慣,而且也更安全。”住戶何先生豎起大拇指點贊。 居民的幸福感遠不止這些。和社區開展共建后,烏嶼派出所每天派警員和巡防人員進小區巡察,社區黨委每日安排兩名黨委委員實行日巡查制度,監督、指導并協調小區物業服務企業解決管理中遇到的問題,現已形成常態機制。 同奏“和諧曲” 群眾困難支部幫解 美山黨支部真正讓居民信服的,還是他們始終堅持為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好事的溫情管理理念。幾年來,黨支部牽頭建立省級居家養老服務站,提供上門醫療、家政等各類服務,引進專業社工入戶幫扶空巢、失獨老人,開通流動人口服務站,開設“暑期樂園”“四點半課堂”,定期開展“歡聚泉城”活動,積極推進外來人口向“新泉州人”轉化,幫助協調解決隨遷子女入學40人次、外來務工人員就業30多人次。 溫情的管理,自然少不了溫情的人。美仙山花苑(一期)里有一間黨員專業服務室,這里有一支“溫馨小分隊”。住戶的大小矛盾,往往在一張笑臉、一杯熱茶、一次暖意融融的“閩式”談話后,很快消散于無形。小分隊成員中有黨員,也有律師,至今已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0余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