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溪開茶界先河,設百萬重獎,聯合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共同舉辦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是新形勢下安溪在中國茶業發展道路上率先吹響的新一輪前進號角,連續四年的成功舉辦,安溪持續向中國茶界發出弘揚工匠精神打造茶業大師的最強聲音。 實際上,已經連續舉辦四年的安溪鐵觀音大師賽,賽制設計科學嚴謹,賽制執行公平公正,讓安溪鐵觀音茶人紛紛以參加大師賽為榮。 8名安溪鐵觀音大師、26名安溪鐵觀音名匠,一大批優秀的茶產業高層次人才的選拔培育,成就了“十三五”安溪茶產業發展的碩果——安溪縣獲評“‘十三五’茶業發展十強縣”,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鍛造了“十四五”安溪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用心做茶是安溪茶人一直以來的堅守,講好安溪茶故事則是新時代下的新要求。區別于傳統斗茶賽,安溪鐵觀音大師賽不僅在制茶、評茶等環節,標準難度不減,還將講茶、答題,茶園管理納入賽事評選過程,既考驗選手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考察選手對茶葉基礎知識、茶產業、茶文化等方面的思考與理解能力。其創新、嚴謹、科學的賽制設計,被福建省茶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列為賽事的執行標準,成為行業賽事標桿。 四年來,在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的引導下,各鄉鎮制茶技藝回歸傳統,傳統制茶工藝早已深入人心。茶園管理的加入,也更好地引領安溪茶農回歸精耕細作、堅守茶山。目前,安溪現有茶園面積60萬畝,成為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歷經多年布局,逐漸形成“頭帶帽、腰系帶、腳穿鞋”的復合生態體系,堪稱農業生產領域經典的生態美學。 今年安溪首次開展“十佳茶園”評選活動,以嚴苛的標準、激勵的政策,促進現代化茶園建設。活動現場,安溪縣“十佳茶園”也新鮮出爐,印證著安溪茶農科學化管理茶園的成效。 通過四屆的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所不斷涌現出的制茶能手,是安溪鐵觀音產業生生不息,走向復興的生力軍。大師、名匠們將帶著使命和責任,繼續在安溪縣各大產茶鄉鎮,進行茶鄉巡禮,帶徒傳藝、聯系基地、服務茶企。促進安溪茶產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制茶技藝水平不斷提高。 組委會表示:“通過大師賽人才政策,真正把我們的‘土專家和田秀才’變成了官方認可的專家。” 一葉興百業。目前,安溪縣擁有茶園面積60萬畝,年產量6.2萬噸,涉茶總產值191億元,連續10年位列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安溪鐵觀音以1426.86億元位列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價值第一,連續五年名列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還入選首批中歐地理標志保護合作協議產品清單;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成功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選名錄。近年來,安溪茶產業充分挖掘當地特色資源,實現從“單一、單層”的茶業生產經營,向“多元、立體”的全產業鏈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