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召開 專家聚首 暢談“送王船”文化 清光緒年間,泉郡富美宮送出的“金慶順”王船,停泊臺灣后由合興宮恭迎供奉。(翻拍) 早報訊 (記者張素萍 文/圖)為深入調查和研究王爺信仰及其送王船儀式,保護這一極其重要的海洋文化遺產,昨日,“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在泉州舉行,省內外宗教民俗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縱論“送王船”儀式及其背后王爺信俗的文化內涵。 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于17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泉州市為共同申報單位。“送王船”民俗活動在泉州流傳久遠,其中泉郡富美宮被譽為閩臺“王爺總館”。在申報過程中,泉州鯉城區泉郡富美宮和臨江街道新橋社區居民委員會、晉江市深滬鎮鎮海宮董事會等作為該項目相關社區組織或代表,為此次成功申報作出了重要貢獻。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自宋元以來,泉州海洋文化就是中國海洋文化乃至世界海洋文化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王爺信仰及其送王船儀式則是閩臺地區和東南亞華人社會中十分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就“王爺信仰與海上絲綢之路”“王爺信仰與閩臺地方文化”“王爺信仰與東南亞華人社會”“與王爺信俗相關的文獻研究、田野報告”“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信俗’”“民間信仰與當代城鄉社會變遷”等七大主題探討發言。 據了解,本次學術研討會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第四屆民間信仰研究高端論壇”的年度專題論壇。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學會、中國宗教學會宗教人類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民俗學會、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泉州師范學院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及泉州市區民間信仰研究會協辦,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泉州富美宮董事會承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