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蒼蒼的“不速之客” 2023年2月21日,還帶著一絲涼意的春風拂過永春公路分中心里的草木,大家滿懷熱情各司其職,忙碌的工作著。 九點多,永春分中心里突然來了個不速之客,經詢問,他就是王新民老人,是經錦斗公路站站長引導,前來尋找50多年前的恩人。 劉秀霞的兒子周建設(左一)與王新民(右一) 一碗稀飯的恩情 1973年4月,王新民的哥哥家里種了很多球菜,獲得了大豐收。聽聞永春天湖山礦區食堂需要大量球菜,王新民便借了一輛自行車,獨自一人從南安出發,前往遠在135公里外的永春天湖山礦區。 當天正好是清明節,綿綿的陰雨淅淅瀝瀝,行至永春錦斗地界,這一段路是上坡,踩著自行車載重前行著實困難。平時在大隊副業組做縫紉工的王新民,身體本就虛弱,又是第一次出遠門,對路線不熟的他無疑是雪上加霜。行至日將西下,也不知道目的地還有多遠,只覺得饑腸轆轆,連踩自行車的力氣都沒有了。看著路上人煙稀少,王新民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恐慌與無助。 突然,王新民看見前面路邊有一座土平房,走近一看,只見屋檐下擺放了幾把竹耙、大掃把、幾把鋤頭和幾只簸箕。此時,一位中年婦女正在燒著柴火,旁邊還有一個女孩子在玩耍。王新民知道在這樣的年代找人要食物充饑是不現實的,因為這個年代用的還都是糧票,糧食比較匱乏,但已經前胸貼后背的饑餓感和乏力感迫使他鼓起勇氣叫了聲大姐,能不能給我一口水喝。 大姐上下打量了一下王新民,又看看他身邊的自行車和一大袋重物,馬上轉身盛了一碗米湯給他喝。王新民以為那是大姐家里的晚鈑,就拒絕了,只希望給一碗水喝就好。可是大姐卻把碗送進他手中,說沒有關系,一碗米湯而已。剛喝完,王新民的肚子又傳來了不爭氣“咕咕”聲。大姐二話沒說再轉身將鍋內有限的稀飯盛了一碗給他,叫王新民一定吃下才能踩得動自行車。因著急去送菜,吃完稀飯的王新民忘記了問大姐的姓名,只知道那里是一個公路養護班。 就這樣,一碗稀飯給了王新民繼續前進的力氣,終于到達了天湖山礦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