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飯之恩終得報 隨著王新民年紀增大,沒能找到當年一飯之恩的大姐之事如鯁在喉,只求盡早如愿。于是,2023年2月18日,王新民和他的老伴,利用導航再次出發永春,最后他們走進了錦斗公路站。 周末的公路站里只有幾個值班的養護工。王新民看見站里大廳墻上有公路站長尤文君的電話號碼,他果斷打通了電話求助。 2月21日王新民走進了永春公路分中心。分中心領導和員工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后,便熱心幫忙。通過查找檔案,對應當時的人事,終于找到了當年予粥充饑的大姐,才得知恩人叫劉秀霞,因年邁已安息。可喜的是劉大姐后輩也是公路人,后輩家族興旺,幸福和睦。王新民老淚縱橫的向恩人的子女們要了一張劉秀霞同志在世時的照片,望著手上的照片,王新民激動萬分,終于了結了五十一年的心愿。 劉秀霞與家人合照 家風之道貴于行 談到母親,“路二代”周寶玲逶逶道來。她講,母親沒讀多少書,但是非常善良,巧的是王新民老大哥當天到養路班時,她剛好也在現場,那年她剛好九歲,在當地讀書,放學后的她就跟在母親邊上等著晚飯,那天也見證了母親的“善舉”,在王新民老大哥吃完飯離開后,母親就對她講,做人的基本就是要心存善念,與人為善,別人有需要的,我們能做到的要盡量幫助別人。父母是老一輩的公路人,他們就是這樣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鼓勵著我們這一輩,乃至我們的后輩,這應該就是言傳身教、是家風之道,是榜樣的傳承。 劉秀霞子女與王新民一家 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劉秀霞只是泉州公路大家庭中樂于助人的其中一份子。幾十年來,公路部門開展了駐村幫扶、濟貧解困、金秋助學、志愿服務等愛心行動,傳遞著泉州公路的人間真情,用實際行動賡續弘揚雷鋒精神,凝聚社會正能量。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