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同業籌軍糧支援解放廈門 《泉州僑批業史料》收錄了1940-1949年晉江縣(地域包括今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晉江市、石獅市、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下同)銀信業同業公會第一至第四屆當選職員(委員)名冊,曾文池在公會中的職務按執行委員、理事、常務理事、理事長逐屆遞升,折射出那段時期文記信局在晉江縣僑批業界的地位不斷提高,也映證了曾文池專業能力強、信譽度高,在業內頗具威望。 1949年2月《晉江縣銀信業公會第四屆當選職員名冊》(來源:《泉州僑批業史料》) 曾文池照片(嚴柔欣 攝) 晉江縣銀信業同業公會是一個全縣性商業組織,主要任務是:團結國內同業,維護同業的合法權益,聯系國外同業組織,溝通海外有關業務和僑情。根據時局變動,公會的具體任務在不同時期也會有所側重。1949年曾文池擔任公會理事長,這時期多了一項主要工作是組織同業籌借軍糧支援解放廈門。當年秋,泉州解放伊始,僑匯一度停頓,全行業星散,留泉的同業成員只剩三數家,組織支援工作相當困難。但曾文池仍堅定帶領留泉成員,分頭負責聯系星散回鄉成員,積極組織并最終很好地完成籌借軍糧軍柴任務,為支援解放廈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7年德裕瓷莊贈送文記信局的瓷盤(楊月萍 攝) 因文記信局能很好地幫助菲律賓等地華僑與泉州親人傳遞銀信和思念之情,不少文人雅士感念于此,會贈送瓷器、字畫給曾文池。朱如磬手中保存有幾個瓷器,其中一個瓷盤便寫有“文記信局惠存,德裕瓷莊贈1947”等字樣。 贈送曾文池的瓷碗(楊月萍 攝) 現如今,信局已然不在,僑批所存無幾,88歲的朱如磬仍希望將過去的故事講述給晚輩們聽,讓后世人記住,鯉城區的中山南路寮仔街曾經有一家文記信局,是如何在特殊年代克盡艱險運送跨洋過海僑批,如何安全快速派送僑批,以便利海外思鄉戀家的游子,造福家鄉的華僑眷屬。 信局簡介:文記信局系晉江金井人曾文軌(又名曾廣燾)、曾文池、曾文章三兄弟于1920年在廈門鼓浪嶼創辦,通匯地域以菲律賓為主,少數通匯新加坡、馬來亞(今馬來西亞)、印尼、緬甸等國家,總體經營規模屬同時期信局中等偏上水平。1933年文記信局受多種因素影響歇業,之后時而營業時而歇業。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曾文池在晉江縣城新橋頭(今鯉城區臨江街道新橋社區轄地)復辦文記信局。1949年,曾文池將文記信局搬遷至晉江縣城中山南路182號(今鯉城區中山南路166號和168號,即寮仔街17-1號)經營,1950年初停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