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參加泉州企業對外投資講座。受訪者 供圖 “法”橋飛架 情系故土 從崇武古鎮到惠安縣城,從北京到東京……回首來時路,張翠萍將人生比作一場“打怪升級”的旅程。她身兼多重社會職務:世界泉州青年聯誼會副理事長、日本中華總商會常務理事、日本泉州商會名譽會長、在日中國企業協會及全日本中國企業協會聯合會法律顧問……這些身份讓她不僅是法律人的代言人,也成為中日經貿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 從主導策劃中日雙向投資論壇到參與“泉州海絲中央法務區”建設,張翠萍協同稅務、并購、國際法專家解讀最新政策,推動兩國企業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發展,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全面法律支持。 “無論走到哪里,我始終是一名惠安人。”張翠萍每年都會回鄉,看看故土的變化,感受時代的脈動。她感慨地說,如今的惠安經濟發展迅速,但文化的根也要一同守護下來,“最觸動我的是文化自信的回歸——祠堂、宗族文化被重新重視。小時候不懂的東西,現在都明白了,這些傳統文化不是無根的浮萍,而是游子心頭的根。” 作為海外惠安人的代表,張翠萍一直在海外致力于推動家鄉發展,尤其關注家鄉石雕產業的未來:“石雕是惠安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曾是中日交流的重要紐帶,但當前面臨轉型升級的挑戰。”她建議家鄉可借鑒日本在傳統工藝保護和鄉村振興方面的成功經驗,結合僑務資源,推動石雕產業向國際化發展。“我們需要通過產學研合作,推動產業鏈整合,提升品牌競爭力,讓惠安的石雕藝術走向世界。”她的話語中,透露著對家鄉未來的深切期待。 張翠萍向企業主解讀日本稅制。受訪者 供圖 “15年前,我的業務90%是幫日企投資中國;現在中國企業赴日投資的法律需求占了一半。”從專業角度出發,張翠萍認為,惠安石雕產業與日本有著深厚合作基礎,“一方面吸引日本石雕上市公司來惠安合資,利用他們的銷售渠道拓展日本市場;另一方面,鼓勵本地企業家赴日投資,設立合資企業,讓雙方‘在一條船上’共同經營。”在她看來,這種“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奔赴模式,既能推動產業升級,也是新時代的趨勢。 “無論走多遠,惠安人的團結、拼搏和文化根脈,才是‘共建共享,惠民惠安’的真正底氣。”張翠萍的心,始終與那片熟悉的崇武海岸、與在潮聲中砥礪前行的家鄉惠安緊緊相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