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合作】 構建新的區域合作模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玉主認為,超越傳統的自由貿易思維,構筑新的區域合作模式,是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 他覺得,要實現在與東盟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過程中構建全新合作模式的目標,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要把命運共同體概念融入建設進程,推動合作朝著政治互信的方向發展。第二,要在互聯互通、產業合作進程中豐富雙贏概念。第三,要關注以人員交流、增進人文合作為主的人與人之間的互聯互通。 打造中歐合作新亮點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說,“一帶一路”偉大倡議,尤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中歐海洋合作開啟了偉大的歷史機遇。中歐在海洋觀、海洋政策和維護海上安全等方面具有廣泛的共通性、共同性與共同利益,海洋合作完全可以成為中歐合作的新亮點。 條件成熟時,中歐還可共同創立“海上合作組織”,致力于海上秩序的共同維護,打造亞非歐合作的新版本。雙邊與多邊協調推進、政策與理念相得益彰,有效管控分歧,成為中歐海上絲路合作的可行途徑。 可催生航運需求 中遠集團研究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白培軍,在會上說道,從發展前景來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東南亞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和投資呈快速增長態勢。其他沿線國家如中亞、西亞國家和俄羅斯與中國的合作不斷升級深化。 發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一個長期過程,為振興中國遠洋運輸業提供了重要戰略機遇,勢必催生航運需求,有助于提升中國港航業的發展空間。比如,發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需要構建開放融合、完整高效的現代物流系統,中國的航運企業必須發揮綜合優勢提升以海運為依托的整體物流服務能力。 可在六方面重點與東盟合作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則認為,東盟作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節點區域,未來,可以中國—東盟海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戰略抓手,以海洋經濟合作發展、提升國際物流效率、航運通道建設與維護、關鍵港口城市合作、海洋科技研發與教育培訓、海洋環境保護合作等方面為重點,以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為核心,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為戰略合作平臺,推進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深化金融合作,從經濟一體化向金融一體化邁進。統籌雙邊與多邊、區域與次區域合作,再造中國與東盟之間的海上絲綢之路輝煌。 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條件具備 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陸建人說,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一項龐大、持久的工程,中國與參與各國通過共建合作,將長期分享經濟利益。 他說,東盟是中國的重要周邊鄰國,雙方關系密切,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條件具備。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為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它以建設海上互聯互通、加強海上合作為主線,配合政治、經貿、金融、安全、文化等綜合領域的合作和互動,讓沿線各國充分參與其中,共同分享成果,為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打下牢固的物質和精神基礎。 |
- 2015-02-12各方矚目 聚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
- 2015-02-12“海上絲綢之路:價值理念與時代內涵”引發關注
- 2015-02-12近30名國內外專家熱議“海絲”合作共贏
- 2015-02-12“抓住發展新機遇,拓展合作新空間”圓桌會議舉行
- 2015-02-12見證海上絲綢之路的泉州阿拉伯人后裔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