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分享】 國外投資 可學蜜蜂生存法則 昨天圓桌會議上,有一個小插曲。天津聚龍集團黨委副書記孫衛軍發言時,先賣了個關子:“我首先給大家加一下油。”孫衛軍笑著說道,“加的自然是棕櫚油。” 原來,天津聚龍集團是一家以棕櫚油為主業的民營企業集團。他說,以前,棕櫚油是產在非洲的,后來移植到馬來西亞一帶,最后才來到中國,剛好與海絲路線逆行。而作為商界的代表,這些年,他們一直努力率先“走出去”,到東南亞規模性建設油棕作物種植基地,果斷啟動企業國際化進程,最終又將棕櫚油賣回到非洲。 孫衛軍說,目前,該集團在印度尼西亞已經有20萬公頃的種植園和建設用地,資產總額已經超過了100億元人民幣。他們還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建設產業園區,希望能夠匯聚更多的企業投身這一產業。會上,孫衛軍分享了該企業的發展、管理,為中國部分企業到海絲沿線國家投資,提供一些經驗。 因采用合作種植的模式,該企業在當地很受歡迎,也帶動了當地的就業。而且,他們還為當地建了幼兒園、小學、教堂、醫院等,讓當地更多的孩子有學上。這就是活生生的對接與交融。在管理方面,他們公司也融入當地,管理人員有中國的、原住民以及華僑,使企業穩定運營。 孫衛軍舉例,為何蜜蜂在地球上存活的時間可以超過1億年,就是和周邊環境共生共容。他覺得,未來,中國的企業走出去,也不要忘了社會責任,要學“蜜蜂生存”法則,與當地共生共容,才能助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越走越遠。 【泉州聲音】 以“僑”搭橋 吸引僑資參與泉州先行區建設 “去年,泉州與海絲沿線國家貿易額達157.6億美元,約占全市貿易總額的一半。”泉州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劉曙慶認為,經貿往來,將成為海絲建設的重要部分。而未來,打好“僑”的文章,服務商貿往來,是非常重要的。 劉曙慶說,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要求更加注重“高水平引進來”和“大規模走出去”相結合,必然離不開“僑”和“商”的廣泛支持和參與。這方面,泉州將發揮重要的先行示范作用。 具體而言,第一,以“僑”搭橋,以僑引商,我們要發揮僑的優勢,高水平引商、引資,并提升服務業水平,吸引一批跨國公司來泉州投資,共建海上絲綢之路產業合作園,助推僑商總部經濟共同制。 第二,以僑引資,吸引僑資和外資參與泉州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爭取海外泉商發起設立僑商銀行,探索設立海上絲綢之路伊斯蘭銀行,打造伊斯蘭金融中心。第三,以僑引智,吸引一批知識面廣,熟悉國際慣例和運作方式的新生代僑領及高層次人才。 與此同時,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還應構建互惠共生機制,改善國際營商環境。可以拓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新友城,并籌備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僑商大會,發起設立海上絲路城市商會聯盟,設立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等,進一步探索建立與海絲沿線國家的經濟、文化、法律合作,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簡化人員往來、居留和營商的手續辦理,構建長期穩定合作關系。 經貿要雙向對接 打造海絲生產價值鏈 華僑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副院長許培源說,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本質上是連接各國和地區的全球化經濟網絡。泉州要發揮華僑華人和“海絲”歷史文化的獨特優勢,重點面向東南亞,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貿文化合作交流示范區。 具體而言,要充分發揮華僑華人尤其是華商在參與建設、協助公關、輿論宣傳等方面的獨特作用,以“僑”為渠道,織就市場營銷網絡;以“僑”為中介,實施“走出去”戰略;以“僑”為伙伴,助力互聯互通。 許培源還就具體事項提了許多建議。在泉州港建設方面,他建議,政府應該鼓勵海絲沿線國家的僑商參與泉州港口和沿線國家的合作基礎建設,打造海絲重要港口;在陸路交通方面,應該完善泉州五大港和機場的通道建設,推進吉永泉鐵路建設,對接陸地絲路通道,形成東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樞紐。 同時,經貿是絲路建設的主軸。他認為,在投資方面要推動雙向投資,打造海絲生產的價值鏈。如,泉州輕紡鞋服產業發達,可以在境外建設工業園區,實現產業鏈布局,打造海絲生產價值鏈。 另外,還可以與海絲沿線國家共建產業園區。在貿易方面,除了推動貨物貿易自由化,還要實施服務貿易促進工程,建設跨境電子商務,支持晉江陸地港,推動華僑大學在泰國建立分校,推廣華文教育等。政府應注重海絲金融機構的招商,建立僑商銀行,吸引新加坡等銀行入駐。 打造文化優勢上,許培源覺得,一要籌劃海絲文化的旅游線路,以海上絲綢之路歷史為主題,建設文化旅游街區,文化旅游線路,發揮絲路文化旅游的優勢。第二,推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泉州被譽為世界文化多元博物館,可推薦承載海絲旅游的歷史文化。三要搭建海絲旅游文化交流平臺。 |
- 2015-02-12各方矚目 聚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
- 2015-02-12“海上絲綢之路:價值理念與時代內涵”引發關注
- 2015-02-12近30名國內外專家熱議“海絲”合作共贏
- 2015-02-12“抓住發展新機遇,拓展合作新空間”圓桌會議舉行
- 2015-02-12見證海上絲綢之路的泉州阿拉伯人后裔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