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相知 人:泉州本地婦女 大門不出小門不邁 隨后,安妮在泉州住了下來。她入住泉州著名華僑陳光純在北門的洋房。 時間一久,安妮與泉州的本地婦女漸漸熟悉,她發現本地婦女與陳光純的夫人一樣,深受東方禮教影響,大門不出小門不邁,與農村下田干活的婦女有明顯的區別。 安妮覺得這樣很不人道,認為要通過傳教來解放婦女。然而,她同時認為很難改變他們的信仰和生活習慣。游記中這樣寫道:“教徒們入教只是為了混口飯吃,從泉州人很愛燒金銀紙錢,可以看出他們對于祖宗崇拜的信仰和生活習慣是不會輕易改變的。” 當時教會在南街和西街發展教徒。工作中,安妮走街串巷,發現這兩條街道很狹窄,兩邊都是一層的樓房,還不到西方國家人行道的寬度。夏天的時候,人們用編織的竹席搭成涼棚,用竹架支起來,連成一片來遮陽。“人來嘍,人來嘍!”安妮還模仿轎夫抬轎穿過狹窄街道和人群時的口頭禪,以此來反映街道的擁擠。 文化:非常有底蘊 萬人進城科考 游記中,安妮多次提到府文廟和儒生。 比如,序言里,安妮說泉州是一個很有文化的城市,很注重科舉教育,像愛丁堡一樣,是一座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儒生在鄉試后,到泉州進行第二次府試,再到北京進行第三次的京試,才能在朝廷謀上一官半職,成為一個有地位、有名望的人。府文廟的明倫堂,掛著皇帝御賜予杰出的泉州人的匾額,是這座城市的驕傲。 在后面的章節中,安妮寫道:泉州每年都有科考,但更高級別的考試,每兩三年只舉辦一次。此時,遠近的考生便涌進城里,差不多能有萬人。 泉州人的職業分為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商是屬于地位最低等的人群,所以商人所累積的財富,大多用在子女的讀書和購置田地上,這一點和歐洲一樣。 |
相關新聞
- 2016-05-13傳教女孩英文游記現身 圖文并茂講泉州古城
- 2016-05-16英文游記記錄奇怪地名 黎明大學教授:威妥瑪式拼音
- 2016-05-19百年前泉州鬧水災真實記錄:30里古城墻成了避難所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