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名家匯聚一堂 縱論泉州城考古 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昨日召開,發布泉州市舶司遺址、南外宗正司遺址、安溪青陽冶鐵遺址以及德化尾林、內坂窯考古成果 為加強泉州古城保護和發展研究,展示近年來泉州古城考古工作成果,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昨日在泉州酒店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34個國內知名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50余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會議特邀中國考古學會絲綢之路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安家瑤,中國文物學會世界遺產研究會主任委員郭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杭侃,中國考古學會宋遼金元明清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董新林,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魏堅,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沈睿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汪勃,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栗建安等國內知名專家參會。 研討會上國內名家匯聚 此次研討會共收集論文30多篇,內容涵蓋泉州城考古各個研究領域。杭侃、董新林分別作了題為《泉為大邦:有關泉州城的讀書札記》《關于泉州城市考古的幾點思考》主旨發言。隨后,大會發布泉州南外宗正司、市舶司遺址、安溪青陽冶鐵遺址以及德化尾林、內坂窯考古發掘成果。參會專家學者分別圍繞“城—墓—陶瓷—摩崖石刻”“泉州城規劃、遺產保護、泉州港、海洋貿易”“宋宗正司與宋元市舶司”和“泉州地區墓葬、建筑、碑刻、瓷器相關研究”四個議題發言。 去年以來,為配合“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工作,國家文物局、福建省文物局組織協調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福建博物院到泉州開展考古發掘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為申遺工作提供了有力實證物證,也從學術層面展示了一個千年古城的文明、韻味與風采。“泉州,無論在地理上還是文化上,它都背靠內陸,面向海洋。泉州城考古的意義就不限于一個城市,也不限于一個區域。泉州無論是在過去作為溝通東西方的港口,還是在今天作為人類文化遺產,都具有世界性。”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施勁松致辭時表示。 業界表示,此次研討會規格高、專業性強,提交論文涉及內容廣泛,與會專家學者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用不同的視角梳理、研究泉州城的歷史文化,將更好闡釋泉州城的歷史和現實價值,真正讓歷史發聲,讓文物說話,讓人們認知泉州古城,提升泉州在國際國內業界的影響力。 研討會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政府主辦,泉州市文旅局承辦,中國考古學會絲綢之路考古專業委員會、中國考古學會宋遼金元明清考古專業委員會協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