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成果 泉州市舶司遺址 發現宋元明建筑遺存 屬大型官方建筑 泉州市舶司遺址石碑 泉州市舶司遺址(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申遺中心供圖) 研討會上,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汪勃以《泉州城的相地選址和重要建筑朝向與泉州南外宗正司、市舶司遺址的考古發掘》為題,講解發布泉州南外宗正司、市舶司遺址的考古成果(南外宗正司的考古發掘成果,詳見11月16日早報A03版)。 根據文獻記載,“市舶提舉司,在府治南水仙門內舊市舶務址”。1987年,廈門海關、泉州海關與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成立聯合調查組,對泉州市舶司進行調查,《泉州海關史跡調查》文中提到泉州舶司庫巷應是泉州市舶司倉庫所在地。舶司庫巷北即馬坂巷,水門巷與馬坂巷之間有一處較高的地方,即洪厝山,其實并不是山,而是有相當厚的明清瓦礫、陶瓷片堆積,很有可能泉州市舶司即設在洪厝山。 “泉州市舶司屬于福建路,而不是泉州地方下轄的官衙,故而市舶司和市舶務或有可能在一處?!蓖舨榻B,去年8月至9月,泉州城考古工作隊在泉州竹街、水門巷以北,圍繞洪厝山、馬坂巷,縱跨該區域北部的八卦溝開展了考古調查勘探工作,在泉州電器廠過道、馬坂巷29號門前的地表下2米-2.8米處發現了疑似夯土、磚鋪面的跡象,同年10月開始了泉州市舶司遺址的發掘,結果表明該區域內存在宋元時期的院落遺存。 考古人員發現該建筑遺存朝向使用了地盤正針乾亥縫線的方向,說明相關建筑的級別較高;鋪磚地面、臺基包邊砌石等遺跡,說明此地的建筑遺存應當屬于大型官方建筑。而“(監)造市舶亭蒲(壽)(庚)”文字磚的發現,則從文字層面佐證與市舶亭、清芬亭相關。 “推測八卦溝以南的馬坂巷和水門巷為中心的區域,或即宋元泉州市舶司遺址之所在?!蓖舨榻B,目前考古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考古揭露出來的建筑遺存,可分為宋、元、明三期,各自角度不同而呈現規律變化,這說明其沿革是有準確測量并且成體系的,而這個體系的存在,也是考古論斷的重要依據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