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外宗正司遺址 佐證此地為南宋高等級官署建筑 11月16日東南早報A03版相關報道 南外宗正司遺址 南外宗正司遺址(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申遺中心供圖) 墨書“庫司供養(yǎng)”碗底、宋元獸面紋瓦當、19瓣蓮花紋瓦當、南宋“司供”墨書晉江磁灶窯醬釉器……昨日“,泉州古城考古成果陳列展”在金魚巷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展出。其中,去年10月啟動的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的考古發(fā)掘階段性成果,也在展覽中首次展出。 為配合“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報世界遺產,經國家文物局同意、福建省文物局協調,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申遺中心聯合組成泉州城考古工作隊,于去年 10 月開始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及相關水池遺跡的考古發(fā)掘工作,汪勃擔任考古領隊。在泉期間,汪勃駐扎泉州考古一線,深入南外宗正司遺址、市舶司遺址等泉州古城考古項目,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泉州項目申遺提供了重要實物支撐。 據悉,泉州南外宗正司是南宋時期管理遷居泉州的趙氏皇族群體的機構,其遺址位于泉州肅清門西南、開元寺南側,推測占地面積約45000平方米。其地唐時為放生池,后于池中建有水陸堂,唐末擴為水陸院,北宋時仍為寺院,南宋時改為南外宗正司,司內建有懲勸所、自新齋、芙蓉堂、天寶池等建筑。 此次考古發(fā)掘在遺址的中、東、南部,揭露出與南外宗正司相關的三處臺基和其上建筑基址、水池遺跡岸線等,明確了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的范圍和建筑基礎及建筑技術,也明確了市舶司遺址確有朝向162度和159度的大型較高等級建筑群的存在,實現了考古發(fā)掘預期目標。 “推測19瓣蓮花紋瓦當和‘官’字磚等建筑構件,與南宋時期的較大型高等級建筑遺存有關;出土的陶瓷器底部的墨書文字內容,佐證了此處與水陸堂/院、南外宗正司等相關。”泉州城考古工作隊傅恩鳳介紹,考古發(fā)掘出土的建筑構件,比如“官”字磚、脊獸飾件、19 瓣蓮花紋瓦當,在泉州地區(qū)較為罕見,佐證了該組建筑為宋代官方營建的較高等級官署建筑。 近年來,泉州古城文物考古工作不斷推進,特別是古城南門—德濟門遺址、趙宋皇族管理機構—南外宗正司遺址、古代海關遺址—市舶司遺址、國內唯一印度教遺址—泉州番佛寺遺址、港市海運樞紐—江口碼頭等考古調查勘探及發(fā)掘,考古成果豐碩,樹立了“宋元看泉州”的專業(yè)地位、活化了古城歷史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