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2日,大橋南岸主橋墩加裝重約900噸的鋼套箱。
方案PK
橋型方案五選一
主塔造型很古典
“大橋的造型,也是影響今后泉州門面的大問題。”據上述人士回憶,最早的規劃設計,曾有過“橋隧”結合構想,后考慮到資金問題、施工難度等而舍棄,“方案的選擇過程,是一輪輪精彩縝密的PK。”
據悉,最初橋型方案共有5個,分別是雙塔斜拉橋(分幅,索塔三柱式門形塔或雙H形塔)、雙塔斜拉橋(整幅,凱旋門形)、獨塔斜拉橋(整幅,燈籠形)、獨塔斜拉橋(分幅,風帆形),下承式系桿拱橋(分幅),區別在于主橋橋型、跨徑布置、索塔、主梁型式的不同。
“最后的勝利者是分幅雙塔斜拉橋方案,由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和中交路橋技術有限公司聯合中標。”該負責人稱,這兩家公司在國內路橋規劃設計領域,絕對權威,“強強聯合式的中標,更體現了泉州人心中對這座大橋的慎重與追求!”
根據中標方案,主塔是三柱式門形塔,它是整個大橋建設的控制性工程,南北各一塔,塔高157.1米。最終選定的“三柱式門形塔”,簡潔大方,線條分明,視覺沖擊力強,外觀風格迥異于傳統古風,象征著泉州海納百川、獨樹一幟的時代開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