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9年 刺桐大橋元旦起免費  1996年底通車的刺桐大橋是泉州市區橫跨晉江的第三座大橋(張九強/攝) 2016年1月1日零時起,泉州刺桐大橋將不再收費!泉州市交通委昨日正式發布此消息。 為加快建設“創新、智造、海絲、美麗、幸福”的現代化泉州,大力推進泉州環灣同城化,做大做強環灣中心城市,經市委市政府研究審定,泉州刺桐大橋特許經營權提前回收,將于2016年1月1日(也就是下周五)零時起停止收費。至此,泉州范圍內已沒有收費的普通公路橋梁。 順應民意 提前9年多取消收費 泉州刺桐大橋是福建省政府重點建設項目和泉州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重點項目之一。刺桐大橋建成以后,起到分流過境交通作用,與泉州大橋、江濱路共同構成晉江南北兩岸的環形交通,大大緩解泉州市區的交通擁堵緊張狀況。 據介紹,刺桐大橋設計日均車通行量為2.5萬輛,自通車以來,車流量迅速上升,在實際通行時,曾超過5萬輛。隨著泉州的社會經濟發展、城市規劃建設,多座跨江等通道建成后,刺桐大橋的車流量也得到分流。 2005年泉州大橋取消收費,之后泉州境內除了刺桐大橋還在收費外,其余收費的橋梁都相繼停止收費。刺桐大橋收費站已經成為制約市民出行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瓶頸,取消收費一直是廣大市民的呼聲,也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的意見建議。 為順應民意,進一步降低刺桐大橋兩岸區域人流物流聯系的經濟成本,加快環灣城市發展進程,滿足交通出行需求,去年,泉州市政府成立專門工作機構,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及相關程序,與刺桐大橋投資建設管理業主友好協商大橋特許經營權回收事宜,從全市發展大局出發探討研究,達成共識,最終促成刺桐大橋提前于2016年元旦取消收費,比原先的經營期限30年提前了9年多。 大橋回顧 國內首例BOT工程 1984年泉州大橋建成后,與順濟橋一并成為泉州市區跨晉江的兩座大橋。隨著經濟發展,交通壓力越來越大,再建一座跨江大橋成了當務之急。當時泉州正在探討建設名為“泉州第三大橋”的交通通道,這也就是后來的“刺桐大橋”。 1994年,由泉州市15家民企參股組成的名流公司主動請纓,愿意不帶任何附加條件,承建刺桐大橋。最后,泉州市政府決定,由名流公司出資60%,政府資金占40%,組建“刺桐大橋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全權負責大橋建設。1995年5月18日, 刺桐大橋開工建設,1996年12月28日完工通車。 據介紹,刺桐大橋不僅是當時福建省內最大型的公路橋梁之一,而且采用國際通行的BOT(建設—經營—移交)方式進行建設和經營管理,投資建設模式以民營經濟為主,開創了福建省民營經濟投資基礎設施的先河,也是我國采用BOT投資方式和投資體制改革的成功范例,為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提供了借鑒。據悉 ,此舉還受到了國家計委的充分肯定和《人民日報》等媒體的高度關注。中央電視臺等媒體陸續就采用BOT投資模式成功建設刺桐大橋進行了大量宣傳報道。 [相關鏈接] 泉州地區收費站取消收費大事記 ●2003年12月31日,晉江郭厝收費站取消收費。 ●2004年7月1日,泉州大橋、筍江大橋與順濟新橋收費站取消收費。 ●2006年4月22日,石獅收費站取消收費。 ●2006年1月1日,南安大霞美收費站取消收費。 ●2009年2月21日零時起,泉州涂嶺收費站,惠安曾厝收費站、錦厝收費站,南安石礱收費站、桃園收費站、保福嶺隧道收費站,安溪彭亭收費站、曾坑收費站、官橋收費站,永春石鼓收費站、石門格隧道收費站,德化收費站,同時停止收費 。 ●2011年1月1日,南安梅花嶺隧道蓮坑站、官橋站停止收費。 ●2016年1月1日,刺桐大橋取消收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