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橋名牌字體為“蔡襄體”,具有非凡的意義 臥龍橫波 橋型橋名蘊含泉州味 泉州灣大橋是長度全國第六、福建第一的跨海大橋,全長12.45公里,如臥龍橫波,跨越天塹,十分壯觀。橋型為“一橋雙幅三柱四索五孔”,挺拔雄姿中蘊含濃濃的“泉州味道”。 主橋是大橋的關鍵所在。主跨400米的雙塔分幅組合梁斜拉橋長800米,可保證5000噸級雜貨船雙向通行、10000噸級雜貨船單向通行。大橋分左右雙幅,對向車流互不干擾、來往通暢,路基寬度達到41米,與浙江嘉紹大橋并列全國跨海橋梁第一寬。三柱式門型的南北兩座主塔是大橋的顯著標志。三根塔柱象征“天、地、人”三才合一,簡潔大方的造型中蘊意兼容并蓄的泉州人文性格。兩座主塔的左右側各有一組斜拉索。4組斜拉索共計288根,單根最大重量達到15.4噸,與塔柱分而不離、團結協作。主橋的橋身有五座孔洞,最寬400米,最窄70米,以大橋中點為軸對稱分布,喻意五福臨門的閩南昌順、平安。 為了彰顯橋梁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大橋的建設者特意從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泉州標志性建筑、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洛陽橋主持修建者——蔡襄的碑帖中收集整理出了“泉州灣大橋”五個字,作為橋名牌字體。其中,又主要取自蔡襄當年為紀念洛陽橋所作的《萬安橋記》,意義更是非凡。 在大橋上,可以從四個地方欣賞到蔡襄的書法。兩座主塔行車面一側的橫梁上,清楚寫著“泉州灣大橋”,另一側則是漢語拼音“QUANZHOU”。此外,這幾個字還分別出現在大橋兩岸橋頭附近,北岸橋頭的一塊天然石和南岸沿海大通道旁一根帆形立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