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高處難行 □張靖宇 2008年,全國的觀眾從電視上看到了令人扼腕的一幕:劉翔在110米欄的第一個欄前倒下,痛苦離場,留給觀眾一個充滿失望和落寞的背影。無緣再現(xiàn)12秒88,人民英雄轉(zhuǎn)瞬變成了“罪人”,反而要為自己的“滔天大罪”“懺悔”,這實在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長久以來,人們就以更嚴苛的標準對待那些站在高處的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已經(jīng)成為一句理所應當?shù)恼胬怼D阌性诳荚囍锌?00分的能力,稍有不慎只得到98分都不能讓人滿意;你只有考55分的水平,那么只要有一點點進步,也就能達到別人的期許了。然而,只因與預期水準不符,就能抹殺接近完美的成績么?只因預期不高,就能忽視整體水平欠佳的事實么? 這種高期望嚴要求的評判標準是否已經(jīng)成為一種大眾的思維定式,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看到蘋果新產(chǎn)品推出時總要承擔退步的罵名,李娜在法網(wǎng)失利后遭受鋪天蓋地的非議;在更不起眼的地方,有著勤學苦讀的孩子,醉心學術的學者,企業(yè)內(nèi)部一致向前的團隊,一旦有所成就,必要承擔來自家長老師、學界、企業(yè)高管的“只可前進、不可后退”的巨大壓力。是否成功就意味著必須擁有“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強大心理?是否只有最嚴苛的期望和要求,才能推動成功者繼續(xù)在成功路上創(chuàng)造奇跡? 于是我們再回頭看看這些壓力的來源。體育賽事的觀眾大多不了解競技體育的訓練模式,也沒有足夠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但卻可以自如地坐在電視前評頭論足;電子產(chǎn)品的使用者并不了解產(chǎn)品內(nèi)精密元件的匠心所在,卻可以只因使用體驗而吹毛求疵;企業(yè)管理層并不了解業(yè)務創(chuàng)新的艱難險阻,卻能因為創(chuàng)新帶來的利益對員工施以高壓。王小波說:“我這輩子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個一無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評論家和批評家們未必一無所能,但卻顯然達不到被批評者的滿分水準。 蘇軾有名句:“高處不勝寒”,現(xiàn)在反而是高處最熱鬧:當你曾推開過成功之門,身后便會出現(xiàn)無數(shù)雙挑剔的眼睛,注視著你前行,使你如芒在背。低開高走的人生最為輕松,因為一路上行,得到的全是鮮花;高開低走卻也不應受到刻薄的非議,因為有絕對的資本,就不怕相對的下行。倒是批評者在言說之余,是否應該反思自己嚴于律人的處世態(tài)度,是否是揣著及格線的水平,在對那些高處的成功者指手畫腳呢? (作者系2014年福建省高考語文單科狀元,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學生) |
- 2016-06-06高考還沒開始又“丟準考證” 民警提醒:別傳謠
- 2016-06-07高考加油!泉州33460名考生趕考 全城聯(lián)動愛心助考
- 2016-06-07高考首日泉州天氣多云為主 考生要注意防曬防暑
- 2016-06-07高考“歡樂頌” 晉江僑聲中學老師連續(xù)7天給考生送驚喜
- 2016-06-0833086名泉州學子昨日赴考 374人缺考2人違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