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勢而為 方能成就優秀 □邵韻兮 莎士比亞曾說:“一千個讀者眼中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藝術如此,教育亦然。人的一生也便是在無數價值判斷中成長而綻放光芒。 一個孩子考100分受獎勵,另一位考55分被批評,而當這個孩子考98分卻受批評,另一位考61分卻受到表揚。揆諸現實,在中國“分數教育”的大背景下,此兩類教育方式實是屢見不鮮。 “100分”孩子受到的“高標準教育”是現實生活中個別人大力推崇的。俗話說“虎父無犬子”,“虎媽”“狼爸”打出高材生等新聞也常在社會中引起爭論。誠然,高標準將使有能力的孩子更加奪目,但也可能讓接受能力較慢的孩子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棄。中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顯著,但這是否意味著在這些“100分”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便會一直做“常勝將軍”?倘若今后他們遭遇了比“98分”更大的挫折,他們又該以何等心態面對? 反觀“55分”孩子截然不同的待遇,首先,他與另一位孩子在起點上便有較大差距。而若此時再用“100分”的教育標準衡量,顯然是有失妥當的。適當給予鼓勵教育是促使孩子進步的一大動力,但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55分”孩子如若考了62、63分仍受獎勵,那么容易滿足的心理不斷滋生,使這類孩子誤認為“60分以上就是成功”——而要獲得成功,只需要自己付出一點點的努力,他們的未來或許就更容易受到“驕傲心理”、“暴發戶心理”的侵襲,試想這些孩子在未來的社會中還會得到如此大的包容嗎? 在當今輿論下,“嚴厲教育”似乎成了“優秀”的風向標。但試問對于“優秀”的標準又是什么?當今中國的“優秀”就等于世界的“優秀”抑或是從古至今的“優秀”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此,不論考100分或是55分,都不應以恒定的標準去衡量一個人的能力,但標準一定是隨著個人乃至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提升的。 孔子言“因材施教”,孫子也說“兵無常勢”,無一不闡明變化標準的重要性。不論是何等分數,都需適度鼓勵孩子,也應適當提高標準。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在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我們都應順勢而為,方能成就優秀! (作者系2014年泉州中考語文單科狀元,泉州一中高二年學生) |
- 2016-06-06高考還沒開始又“丟準考證” 民警提醒:別傳謠
- 2016-06-07高考加油!泉州33460名考生趕考 全城聯動愛心助考
- 2016-06-07高考首日泉州天氣多云為主 考生要注意防曬防暑
- 2016-06-07高考“歡樂頌” 晉江僑聲中學老師連續7天給考生送驚喜
- 2016-06-0833086名泉州學子昨日赴考 374人缺考2人違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