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公共服務完善提升—— 讓美麗泉州幸福泉州更可感 農村小學生的午休問題引起人大代表關注。圖為南安一所鄉村小學的學生在學校食堂用午餐。 (林勁峰 攝) 提升公共服務,讓人們受益于更加豐富與完善的服務內容,讓社會建設更有成效。今年市兩會的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五年,我市堅持把七成以上的地方財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36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部完成。以人為本,不斷增進福祉——這使美麗幸福的泉州變得更具可感度。 讓泉州更加美麗、更加幸福,需要繼續完善與提升公共服務,這也成為許多代表、委員的共識,他們關注精準扶貧、教育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全面二孩”等熱點問題,提出不少真知灼見。 □本報記者 蔡紫旻 陳淑華 殷斯麒 溫文清 王宇 關鍵詞 特殊群體 建議:讓他們得到更多關愛 隨著老齡社會的臨近,空巢老人越來越成為一個沉重的社會話題;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關愛和保護,由此走上犯罪道路或者受到侵犯的情況不斷見諸報端;殘障人員生活中有諸多不便,需要得到相應的幫助。建設和諧美好的泉州,就是要讓每一個人共享發展成果,而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障人員等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更需要大家投去更多的關注目光,為他們提供幫助和保護,讓他們沐浴在幸福安寧的陽光下。 圍繞關愛特殊群體這一話題,李燕玲委員建議,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鼓勵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家創業,這樣就可以兼顧孩子。組織志愿者成立相應的社團,定期去探望、關懷弱勢群體,為他們送去溫暖,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困難和不便,更好地為他們排憂解難。根據殘障人員的身體情況,對其進行相應的就業培訓,讓殘障人員擁有一技之長;鼓勵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根據具體情況吸納適合崗位要求的殘障人員入職,讓殘障人員可以通過勞動獲得更好的生活。大力弘揚傳統禮儀文化,通過大力弘揚傳統美德讓鄰里之間形成互幫互助的新秩序,讓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和殘障人員可以得到來自鄰里的幫助和保護。 |
- 2017-01-12泉州市人大一號議案破解“垃圾困局” 加快分類處理利用
- 2017-01-12泉州再度亮劍治水 加強全市流域水環境治理保護
- 2017-01-12密路網、小街坊、窄馬路 或將現泉州城東南濱江片區
- 2017-01-12泉州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 收到代表建議388件
- 2017-01-12泉州“海絲”新城蓄勢待發 市民小目標有大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