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社區配套 建議:進行城市空間更新行動 去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出臺,對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提供優質文化產品、保障市民文化權益、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黃明暄代表的建議,與推進社區(住宅區)公共文化設施配套建設有關。他指出,以前,公共文化建設更多以行政區域劃分進行布局,以鎮、村文化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為主要模式,存在重建設重覆蓋但輕管理輕使用問題,導致部分配套設施無法發揮功能作用。隨著我市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新型社區、住宅區新增不少,建議加快公共文化設施配套建設,同時在老舊小區著手進行城市空間更新行動,在群眾集中地進行服務設施、園林綠化及藝術空間、文化廣場方面的更新,讓人們在家門口享有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務。 關鍵詞 文化滋養 建議:復建“清源書院” 我市在城市文化生態建設,尤其是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方面,仍需進一步提升。今年的市兩會期間,民革泉州市委會建議復建“清源書院”,為泉州營造“書香城市”提供一個創新性試點。 “清源書院”是宋代泉州十二大書院之一,元、明、清代幾經廢興,但始終綿延傳承,影響久遠。目前,傳統書店在網絡的沖擊下處境艱難甚至倒閉,圖書館規模狹小,也不適應當代社會提升市民精神層次的文化需求,重建書院可以提振書卷氣和讀書意識。不僅如此,復建“清源書院”可以進一步密切閩臺僑緣的文化功能,加強兩岸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這與泉州作為海絲起點城市的地位也是相適應的。在周邊其他城市,傳統書院的興建,已經顯示出廣泛的影響力。 民革泉州市委會認為,當前,復建“清源書院”恰逢民族文化復興、泉州地域文化提升的時代契機。委員們建議,復建后的“清源書院”可以作為泉州市地方文獻、善本文獻、特色文獻、經典文獻的收藏地,還可以作為面向市民的常設傳統文化講堂,以及書法、國畫、古琴學習的常設機構,高層次藏品、書畫展和高端人文類學術交流會議的承辦地。 |
- 2017-01-12泉州市人大一號議案破解“垃圾困局” 加快分類處理利用
- 2017-01-12泉州再度亮劍治水 加強全市流域水環境治理保護
- 2017-01-12密路網、小街坊、窄馬路 或將現泉州城東南濱江片區
- 2017-01-12泉州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 收到代表建議388件
- 2017-01-12泉州“海絲”新城蓄勢待發 市民小目標有大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