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風石刻 專家講述 10方祈風石刻 解開國家彝典密碼 “宋以來的石刻共78方,其中宋代航海祈風的石刻有10方,記載了1174年至1266年間的官方祈風盛典?!彪S著九日山文保中心主任何春燕的講述,一段關于宋代祈風彝典的歷史文化密碼隨之解開。 數個石刻“之最” 還原祈風“國典” 這10方祈風石刻分布于九日山東、西兩峰,東峰2方、西峰8方,其中記載冬季啟航祈風的有6方,記載夏季回航祈風的有3方。這些祈風石刻,皆記述了時間、地點和參加者。文字為媒,鐫刻為證,考古專家們由此析出祈風石刻數個“之最”—— 時間最早的為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時間最晚的是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記載參與人數最多的是“南宋章梾等祈風石刻”,至少17人參加;祈風文字數最少的是“南宋趙師耕祈風石刻”,全文24字;唯一一方記載一年兩季祈風的是1188年的“南宋林枅等祈風石刻”;唯一一方既記載祈風又記載求雨的是1258年的“南宋方澄孫等祈風石刻”。 石刻上的文字,有的雖寥寥數字,卻字字精絕、內藏玄機,背后是鮮為人知的史海珍聞。比如:“遵令典”意即遵照法令,說明祈風是官方正式的制度;“修故事也”,說明祈風是由來已久的制度;“待潮泛舟而歸”,說明宋時海潮可直達九日山下,參加者可乘船而返;“遵彝典也”,以及兩知泉州的真德秀點明祈風乃“國有典祀”,均證明祈風在南宋已是國家祭典…… 參與者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10方碑文中,記載歷次參與祈風的市舶司官員共9人,泉州地方軍政要員共58人,有18人為皇族。從皇族宗室,到泉州郡守、通判、左翼軍統制,再到提舉市舶、提舶市丞,一個個今人頗感陌生的官銜,證實了祈風祭典的“官方屬性”,佐證了典禮規格之高、分量之重。 “這些珍貴的石刻歷史檔案,體現了宋代市舶司制度下國家力量對海洋貿易的倡導和管控?!焙未貉啾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