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山祈風石刻展示館內的收藏 驚艷世界 聯合國考察團立碑盛贊 1989年,泉州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考察點,“國保”九日山是重要的考察點之一。彼時,原系南安市高甲劇團民樂演奏員的胡家其,正停薪留職“下海”,是廈門一家外資企業總經理,每月拿著1500元港幣的高薪。然而,一紙命令讓他回到了南安,“搞好石刻整理、準備迎接聯合國考察”。猶豫了三個月,他還是接下了這個月工資僅38.5元,但“對泉州來說非常有世界意義”的任務。 保管員、接待員、衛生員、講解員、防火員……看著眼前一片荒蕪的九日山,那幾年胡家其身兼數職,起早摸黑修橋鋪路,拆掉雞圈豬圈,修葺九日山。而最難最重要的還是石刻,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他專程找到泉州海交館研究員李國清請教,研修各種與九日山有關的書,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完成了石刻清洗和描紅,“描完一方石刻至少兩天,一次得花3個月”。32年來,這樣的工程進行了五次。 終于,1991年2月16日,九日山迎來“大考”!當天,來自非洲、美洲、歐洲和亞洲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考察隊員30多人,乘坐阿曼蘇丹提供的“和平號”考察船來到這里。 “OK!OK!Very good!”胡家其忘不了,考察隊員一見九日山便盛贊不已,并留下目前九日山唯一的一方英文石刻,上面寫著:“作為朝圣者,我們既重溫這古老的祈禱,也帶來了各國人民和平的信息,這也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絲綢之路——對話之路綜合研究項目的最終目的。為此,特留下這塊象征友誼與對話的石刻。”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